永利皇宫(54-VIP认证)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下载中心 > 正文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解读文章(选编)

发布日期:2018-11-30     浏览量:

 

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2

“九个坚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2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2

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新使命...................................... 2

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

深刻理解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2

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考察并同师生们座谈,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师们回信,主持中央重要会议通过一系列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九个坚持”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最根本的就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九个坚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我们才能筑牢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


“九个坚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发展规律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衰。20189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集中阐述了“九个坚持”,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重大问题,提升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境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九个坚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基本原则,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思想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九个坚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发展民族、科学、大众的教育,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同志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开创性地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三个面向”战略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提高教师待遇。

江泽民同志强调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个必须”: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是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理论认识。

“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的新成果

认识来自实践,理论来自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而又勇于理论创新的政党。我国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在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正是不断的理论创新,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我们还需要继续创新理论,实现从教育弱国向教育强国新的历史性转变。唯有理论创新,才能增强理论自信。“九个坚持”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明确党是领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就是要明确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崇德的传统,突出了教育的主责主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要强调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它隐含了教育先行的思想,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以适度超前的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支撑国家现代化,不断使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与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体现中国特色。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努力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初心和使命。它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其核心要义是落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13亿多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多样的教育需要。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就是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解放和激发内在活力,增强教育发展动力,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我们要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就是要落实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体现兴国必先强师理念,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大幅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做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九个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思想指引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科学的理论体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谁来做”等问题,是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的有机统一。

以“九个坚持”为标志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论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思想指引,为新时代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提高问题意识,深入探索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知识生产,促进理论创新,推动理论成果向政策、规划、制度、方案、教材、舆论转化,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九个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

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新思想指引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以世界发展大局的视野,高瞻远瞩提出的“九个坚持”,论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指引着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对标“九个坚持”,提高看齐意识,把不符合这个思想的想法和做法坚决纠正过来,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战略,顺应人民要求,遵循教育客观规律,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出新思路、破解新矛盾,不断促进教育实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模式创新,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九个坚持”重要思想弥足珍贵,成果来之不易,提炼了宝贵经验,凝聚了全党智慧,显示了中国的智力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还要研究教育。

作为国家教育重要智库,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们更要认真学懂弄通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牢牢把握、充分发挥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之伟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曾天山)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来源:《人民日报》

中共教育部党组

  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召开的第一次教育大会,谋划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教育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有力引领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次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概括为“九个坚持”,并进一步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举旗定向、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强调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性,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体现了深刻的规律性,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办,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体现了突出的创新性,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办好新时代教育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明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

  这次教育大会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教育系统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部署要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着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着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着力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全力推动教育大会精神落地见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教育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学深悟透、弄懂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要求上来。

  要把握“新、高、实、深”的要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的工作套路,不断改进和创新贯彻落实工作;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着眼于落下去、出效果,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要把握“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方法。一切工作保持在党的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切实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和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并重,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切实增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要建立健全清单管理机制。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找准切入点与突破口,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关,加强督查问责,把大会精神落实到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中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教育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教育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强化责任担当,锐意开拓进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新使命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一个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一个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依教建国,以智强国,这是中国古代先贤就有教育强国思想的重要体现。宋代,我国当时的小学普及率高达30%,成为当时的世界教育强国。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康有为设立强国会。1899年,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呼吁,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若首重于学校教育,可谓得其本矣。他进一步强调: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希望建立一个天下无不学之人,无不学之地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代领导人都把强国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和意志,中华民族建设教育强国的百年梦想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变为现实。

  建设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本土的概念,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趋势作出的政治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理想和战略决策,体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富有远见地指出: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在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中提出教育强国的理念。为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到2035年,提前于现代化整体强国建设1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先进行列。建设世界教育强国,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中国教育学会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中全球指数从2000年的第32位提升到2018年的第13位,即将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到2035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将进入高层次开发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有望达到12年以上;人力资源质量全面改善,主要劳动人口中高等教育文化程度者的比例达到35%—40%,为经济发展带来第二次人口红利和创新动力。教育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为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教育强国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古人说,强者,健也。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世界影响的国家。教育强国要具备强大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育制度、最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强有力的教育保障条件。体系完备、制度先进、质量优秀、保障有力是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备条件。

  走中国特色教育强国之路,建设教育强国,是21世纪中国和世界教育赋予我们的庄严历史使命。从教育层级的角度分析,教育强国要包括学前教育强国、基础教育强国、职业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和终身学习强国。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之路,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之路?一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文化传统;二是中国特色发展模式;三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四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对人类教育的巨大贡献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人口最多的教育大国,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整体达到世界水平,构建起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逐步建成,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更加成熟。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将保持在900万人至1000万人的规模。预计到2025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数将超过所有发达国家该人口的总和,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水平将进入世界第一梯队。2035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8%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左右;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5年左右,实现与最发达国家同起点、高质量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到2035年,在北纬30—45度之间,将形成以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华盛顿)、日本(东京)和中国部分城市为主的21世纪世界教育中心城市带,共同引领和带动世界教育发展。中国教育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将更多地承担国际教育责任,参与国际教育治理。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将把自己教育发展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发展中国家。中国教育将实现从战略追赶向战略自信的转变,中国教育发展经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将为解决世界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典范,真正实现中国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高书国)


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高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来源:《光明日报》

  适逢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师生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令人振奋、催人进取,为高校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说,纵观教育史,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本国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大学的办学根本,也是特色所在、使命所在。大连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九个坚持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这个目标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学科、教学、教材、管理各体系,引导全校教师以德立身、以身施教,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教育、心系民生、面向未来的初心和使命。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怀,用九个坚持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全面部署下一步工作,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兰州大学始终扎根祖国西部大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理清发展思路,固理、强文、重医、拓工;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分类考核评价、绩效考核制度,用心用情、做优环境,平台吸引、事业留人,营造了稳、培、引的良好环境;坚持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贯穿始终,特别是将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作为教育环节的必修课,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完善思路、指导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

  甘肃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陈晓龙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教育、心怀师生,多次走进大中小学,多次给学校和师生们回信,精辟阐述了教育事业的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了中国教育应该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本科院校,学院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办学治学教学的纲领,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使命。要把正确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师德,铸师魂,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做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切实做到六个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自觉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朱婧说,我坚信,只有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教育者心中,才能把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学生才会真正从情感上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只有先立长志、立远志、立正志,才能端正态度、建立自信、弘扬正气,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让他深感重任在肩。张彦表示,厦门大学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自觉担负起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厦大将更加关心教师的成长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让老师们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张彦说,厦大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沙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阳晶说,优秀教师不仅是师者,更是使者。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一生遇到多少老师,就会有多少盏灯照亮人生旅程。愿一路都有明灯指引,每一盏都光亮如初。(本报北京914日电 本报记者 宋喜群 龙军 马跃华 吴琳)


深刻理解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

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靳诺

共产党员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面向未来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时,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高等教育领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精神,要深刻理解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首要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解决的是举旗定向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解决的是体制机制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基础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解决的是工作队伍的问题;根本在于加强高校内部各级党组织建设,解决的是组织保证的问题。

  一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选择、实践的结论。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自信。要认真汲取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建设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制度,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改革完善。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好配强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高校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的建设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要以坚持优良的党风党纪为保障,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三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高等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大事业。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需要中成长起来的。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需要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履行大学职责,真正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下功夫。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做好美育工作,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通过诚实劳动破解难题,通过诚实劳动实现梦想,通过诚实劳动铸就辉煌。

  四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师者,人之模范也。”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极大影响,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违法违纪的,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肃处理。

五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确保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XML 地图